常州古城著名古建築文化古蹟
文廟大成殿
原為陽湖縣學宮₪₪╃╃·,始建於宋鹹淳元年(1265)₪₪╃╃·,歷代均有建修☁╃₪│。現存大成殿為清同治六年(1867)重建☁╃₪│。殿為單簷歇山頂₪₪╃╃·,面闊五間₪₪╃╃·,寬22☁╃₪│。8米₪₪╃╃·,進深16米₪₪╃╃·,莊重古樸☁╃₪│。殿前為大成門三間₪₪╃╃·,硬山頂木結構₪₪╃╃·,壁間嵌有重修文廟石碑三塊₪₪╃╃·,大成門前泮池₪✘↟、石橋遺蹟₪₪╃╃·,儲存完好☁╃₪│。為市級文物古建築保護單位☁╃₪│。現“大成殿”為常州“道德講堂”的地方☁╃₪│。
常州府學
主體建築存大成門₪✘↟、明倫堂₪✘↟、尊經閣₪₪╃╃·,均在中軸線上☁╃₪│。大成門東向₪₪╃╃·,單簷硬山式上下二層設計₪₪╃╃·,氣勢莊重☁╃₪│。明倫堂面寬三間₪₪╃╃·,進深九檁₪₪╃╃·,尊經閣為硬山頂樓閣₪₪╃╃·,上下各五間₪₪╃╃·,1993年重建☁╃₪│。正殿東首存廡屋九間₪₪╃╃·,抗日戰爭時日軍將此屋作馬廄₪₪╃╃·,柱間猶存拴馬痕跡₪₪╃╃·,殿前存吳宗達書《分置學田碑》₪✘↟、莊存與撰書《重修常州府學廟記》及白昂₪✘↟、曾瓘等明清名家書碑多塊☁╃₪│。為市級古建築文物保護單位☁╃₪│。
中山紀念堂
為紀念孫中山先生₪₪╃╃·,以原常州府城隍廟戲樓舊址₪₪╃╃·,借鑑南京中山陵祭堂所興建的中西合璧式建築設計風格₪₪╃╃·,是常州地區優秀近現代建築的典型例項☁╃₪│。建成後的中山紀念堂₪₪╃╃·,坐北朝南₪₪╃╃·,進深19.2米₪₪╃╃·,高19.7米₪₪╃╃·,重簷歇山頂₪₪╃╃·,上簷出飛椽₪₪╃╃·,做翼角₪₪╃╃·,正脊飾回紋₪₪╃╃·,簡易木斗栱裝飾₪₪╃╃·,青磚筒瓦₪₪╃╃·,面闊三間₪₪╃╃·,二層(另設有0-)₪₪╃╃·,青磚青水砌築₪₪╃╃·,四面帶廊₪₪╃╃·,欄杆圍護₪₪╃╃·,四角設穹窿頂方室₪₪╃╃·,外形採取宮殿式₪✘↟、內形採取羅馬式的中西風格結合結構₪₪╃╃·,建築面積324平方米☁╃₪│。抗戰期間₪₪╃╃·,汪偽縣政府長期盤踞在此₪₪╃╃·,國民黨縣黨部設於中山紀念堂☁╃₪│。抗戰勝利後₪₪╃╃·,武進縣政府佔用₪₪╃╃·,1949年常州解放後₪₪╃╃·,市軍管會₪✘↟、常州專區專員公署分別在這裡辦公₪₪╃╃·,後又成為機關食堂₪₪╃╃·,也曾被常州市商務局₪✘↟、糧食局₪✘↟、廣播電視局等單位用作辦公場所☁╃₪│。1987年12月26日₪₪╃╃·,中山紀念堂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古建築保護單位;2011年12月19日₪₪╃╃·,中山紀念堂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☁╃₪│。
蘇東坡紀念館
原名藤花舊館₪₪╃╃·,又名孫氏館₪₪╃╃·,坐落在城中的前北岸顧塘橋邊☁╃₪│。北宋建中靖國元年(1101年)₪₪╃╃·,蘇東坡從海南被貶遇赦北上₪₪╃╃·,借居於此並在原址親植紫藤₪₪╃╃·,直至終老☁╃₪│。孫氏館毀於宋末兵火☁╃₪│。明代中期邑人在其終老地遺址重建孫氏館₪₪╃╃·,遂稱“藤花舊館”☁╃₪│。現石刻篆字門額₪₪╃╃·,楠木大廳猶存☁╃₪│。如今是“蘇東坡紀念館”₪₪╃╃·,裡面存有有關蘇東坡的資料及一些古蹟供遊客參觀☁╃₪│。
文筆塔
位於紅梅公園南端₪₪╃╃·,始建於南朝齊高祖蕭道成建元年間(479-482年)₪₪╃╃·,已有1000餘年歷史☁╃₪│。名建元寺₪₪╃╃·,俗稱塔下寺₪₪╃╃·,後改稱太平寺☁╃₪│。太平寺塔因巍冠郡中₪₪╃╃·,形似文筆₪₪╃╃·,又稱文筆塔₪₪╃╃·,被常州文人視為筆魂☁╃₪│。據瞭解₪₪╃╃·,古時候那些進京考試的學子們臨行前都要登上這文筆塔₪₪╃╃·,以求“考運”☁╃₪│。後來塔寺歷經興廢₪₪╃╃·,宋代詩人楊萬里有“太平古寺劫灰餘₪₪╃╃·,夕陽惟照一塔孤”的詩句☁╃₪│。文筆塔是常州文化的象徵₪₪╃╃·,也是古城常州的“標誌”☁╃₪│。
唐荊川宅(松健堂)
在青果巷東₪₪╃╃·,原為唐荊川曾祖₪✘↟、明書法家唐世英居住₪₪╃╃·,後歸清浙江兵備道惲祖貽及其子安慶府知府惲鋶齡及孫惲公樾居住☁╃₪│。存房屋四進₪₪╃╃·,樓廳一座硬山造木結構₪₪╃╃·,廳屋為明代建築₪₪╃╃·,其餘系清改建☁╃₪│。規劃設計是作為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修繕保護整體展示館☁╃₪│。現如今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☁╃₪│。